地處江蘇省中部的泰州市,既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71年前,人民海軍就是從這里啟航。12月19日,民盟無錫職院支部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尋訪中國海軍的紅色記憶。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坐落在高港區白馬鎮,包括舊址和新館兩部分,新館主體建筑造型像一艘軍艦,突出了紀念館的主題特色,廣場上陳列了一批海軍退役裝備,有飛機、艦炮、魚雷、導彈等。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盟員們參觀了紀念館。展廳內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資料在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解中,轉化成人民海軍的戰斗歷程再現眼前:1949年2月,國民黨海軍巡洋艦“重慶號”起義。4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到達泰州,接受國民黨起義艦艇,建立渡江戰役指揮部。4月23日,伴隨著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的勝利凱歌,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人民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應運而生。
隨后,講解員在館內運用實物、圖片、模型等多種表現形式和聲、光、電等多種科技手段,復原了 “近代滄桑”“白馬建軍”“威震海疆”“發展壯大”“魚水情深”五大主題的多個歷史場景,“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人民海軍從起步之際的篳路藍縷,經過71年的奮進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一支能夠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海上戰略力量,精彩的內容博得了盟員們的陣陣掌聲。
碧海滔滔,艦陣巍巍。人民海軍成長發展史,是一部艱苦奮斗史,是一部改革創新史,也是一代代海軍官兵建功海洋的成長創業史。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為海制。”這是歷史給予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教訓——從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間,世界列強共計470多次從海上入侵中國。鴉片戰爭的恥辱、甲午海戰的悲歌,反復印證著這樣一條鐵律:海權是影響大國興衰沉浮的重要因素。1953年2月,毛澤東乘長江艦從武漢順流而下,考察海軍建設。他揮毫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要建立強大的海軍”,極大鼓舞了海軍官兵建設強大海軍的信心和決心。
71年后的今天,春潮澎湃起,正是揚帆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航程中,一些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沉渣泛起,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和回頭浪,特別是當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民盟無錫職院支部的這次活動既是一次莊嚴的紀念、一次記憶的喚醒: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海軍所展現出來的“敢為人先,不忘初心”的英勇無畏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更是一次動力的激發,為盟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不忘戰爭之痛,常懷歷史之憂,堅定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在追夢路上自信自強,做和平的維護者。
(民盟支部 撰稿/供圖/審核:胡小勇)
參觀現場
支部盟員們合影